但显然,陈凯歌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,再三追问下,李诚儒大发苦水:“现在很多人在我耳边争论不休,劝我不要再说实话了。”
李诚儒对这种风气嗤之以鼻,不管是顶流还是糊咖,在他这都一样,好就夸,不好就骂。
全家围坐在一起,唱着戏曲,分吃着几块玉米饽饽,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,那是李诚儒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。
只要能挤出时间,他便跑去看话剧,一边想象自己在舞台上的神情,一边用心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。
偶然间,李诚儒看到了著名话剧演员董行佶老师的作品,大为震撼,便不管不顾地上前拜师学习。
在用心磨练基本功、潜心蛰伏十年后,李诚儒终于等来一个机会——北电招收业余表演班。
事实证明,杨导的眼光没错。李诚儒不仅把剧组打理得井井有条,还挖掘了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。
在做演员上,他一路坎坷;可论起做生意,李诚儒就像开了金手指,指哪,哪就发财。
当时正值春节前,他看准企业要发慰问品的时机,以极低的价格批发了一堆苹果,然后转手卖掉,轻松赚了三四万。
在和小贩聊天中,李诚儒发现东北缺带鱼,便从北京批发带鱼,弄到东北去买,又小发一笔横财。
1990年,李诚儒直接在寸金寸土的西单开了国内首家自选服装店——“特别特”商场。
商场面积约为1000平方,主要经营服装和鞋子。在那人们能买到世界各地的新款潮衣潮鞋。
他按照演员的标准,从5000多人中筛选出100位身材外形俱佳的美女导购。
等商场正式开业那天,美女们身穿“特别特”的衣服走在大街上,立马引起轰动,随之她们身上的衣服也销售一空。
因为创新的理念,“特别特”迅速成了北京城最大的服装商场,为李诚儒积累了丰厚身家。
日常佩戴的领带自然也要讲究品质,单价一万起跳。甚至连双袜子也要花上一百美元。
在冯小刚骑自行车上班的年代,李诚儒已经开上了最新款的奔驰S560,在街上到处转悠。
李诚儒在北京建了一个四合院,院里种着500颗樱桃树,成熟时,要雇上几十人来采摘。
在别人眼里是稀罕玩意的乾隆年间鼻烟壶,却在李诚儒家里堆成了小山,细数下来有一百多个。
故宫里最大的金丝楠木高3.25米,而李诚儒家里的却有3.6米,难怪他说自己要搁古代是要被满门抄斩的。
除此外,李诚儒还在自己的外汇仓库里放了1300万的美金,这壕气简直没谁了!
从一穷二白到富甲一方,再到倾家荡产,李诚儒这遭可算是把人生百态都尝尽了。
那些年,他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还和赵宝刚合作了三部戏,虽算不上主角,但给人印象深刻。
他也是《编剧部的故事》中的骗子贾和壁,通过对细节的把控,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。
李诚儒转战商海那些年,看似只拍了几部戏,但其实暗地里一直有在蓄力,在为之后的破土而出做准备。
当他彻底“抽离”商业圈,成为全职演员后,人们惊喜地发现他在演技上总比别人多一份自然。
无论是《重案六组》中亦正亦邪的曾警官,还是《龙须沟》里疯疯癫癫的程疯子,他都能将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人看得好不痛快。
要论最出彩的,莫过于李诚儒在《大腕》中饰演的精神病患者,出场一分多钟,却把主角的风头抢尽。
这场戏的难度极大,不仅要记住满满一页的台词,还要声腔表情默契配合,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。
起初冯小刚看到剧本,就知道这场戏非李诚儒莫属,而他也不负众望,一遍就顺利拿下。
在面对夸奖时,李诚儒不仅会欣然接受,还会略带骄傲地说:“我就是想让他们看看,什么叫能耐。”
李诚儒看见后,直接拂袖而去:“怎么演戏呀?我都不知道对方的台词是什么。”
因为他热爱这个行业,不想所有人都得过且过,不想曾经影帝影后遍地的影视圈,只剩下瞪眼嘟嘴和一张面瘫的脸。
原标题:《娱乐圈又一隐形富豪曝光!身价过亿,家里古玩堆成山,被冯小刚求着拍戏:这真大佬!》